图为即将进入龙窑烧制的花盆。 韦国政 摄
中新网柳州12月4日电 题:探访广西“龙窑柴烧” 自然变数造就窑变精品
作者 刘俊聪
“龙窑内的温度相对不可控,烧制的过程变数很大,因此陶瓷常出现不可预料的釉色变化,这恰恰是这种传统工艺带给我们的惊喜。”蒋太华说道。
图为蒋太华正在检查产品质量。 韦国政 摄
4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沙埔镇上雷村的永兴陶瓷厂内,66岁的蒋太华手持一只小小的陶瓷花瓶作上述介绍。这只花瓶精美而小巧,表面呈现炫目的深紫色,其间点缀着如星光般闪耀的斑点。
图为龙窑内部。 刘俊聪 摄
“这只花瓶表面的色彩和花纹,是进入龙窑烧制后自然窑变所形成的。2015年,花瓶被友人带至日本展出,受到当地客商的喜爱。”蒋太华兴奋地说道。
在永兴陶瓷厂内,一条长约40米、前低后高的土制窑炉格外显眼。蒋太华介绍,与中国陶瓷名镇——景德镇常用的圆窑不同,这种长窑常见于南方丘陵地区,因烧窑时远看形似向下俯冲的火龙,得名龙窑。龙窑柴烧技艺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图为蒋太华正在往龙窑的投柴孔中添柴。 刘俊聪 摄
记者钻进龙窑之中,狭长昏暗的通道内几乎弯腰才能前行,窑室底部铺满砂层,墙面两边均设有多个投柴孔,烧制匠人不仅可以随时投放柴火,还能通过小孔观察火焰颜色,以此判断窑内陶瓷烧制的情况。
“龙窑柴烧技艺非常考验烧制匠人的手法和经验。烧制过程中,我们需要用肉眼去判断陶瓷坯体的温度。烧制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成品的质量。”蒋太华说道。
图为蒋太华正在制作陶瓷坯体。 韦国政 摄
陶瓷坯体需在龙窑内薪火不断地烧制三天三夜。根据坯体摆放位置、窑内气氛和火焰流动快慢的不同,烧制出的每一件陶瓷都能呈现独一无二的色彩和纹路。
蒋太华与泥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在龙窑柴烧技艺上颇有天赋。初中毕业后,蒋太华便在家乡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一家陶瓷厂学习瓷器烧制,不到一年便将拉坯、上釉、烧制等陶瓷制作工艺熟练掌握。
1985年,蒋太华来到柳州市柳城县考察,发现上雷村一带的泥土非常适合制作陶瓷,且当地陶瓷销售市场广阔。他便与同乡开办了这家陶瓷厂,并采用传统的龙窑柴烧技艺烧制陶瓷。
图为由龙窑烧制的精美作品。 刘俊聪 摄
在蒋太华看来,龙窑柴烧技艺虽然次品率较高,烧制难度大,但其好在能够烧制大件陶瓷用品,由龙窑烧制的酒缸、酒坛、花盆在当地成为热销品。
如今,蒋太华的一对儿女都已从陶瓷相关专业毕业,在景德镇有了自己的事业。“未来计划和儿女们共同开发一些新产品,提升陶瓷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让龙窑柴烧技艺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蒋太华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