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党组织、村委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太政[2014]60号文件《太湖源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百日大行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临清洁办[2014]11号文件《关于印发<临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指导意见>的通知》,按照“源头分类、减量处置、资源利用”的工作要求,现就我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各村认真学习,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一、工作目标
到2014年12月底前,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全覆盖,垃圾减量化资源利用率达到30%以上,初步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管理和运行体系。
二、垃圾分类
结合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成分特点,按照大类粗分原则,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
1.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农户日常生活餐厨垃圾、家畜粪便、废弃的菜帮、菜叶、菜根、笋壳、谷壳、秸秆、树叶等,采用生物制肥方式处置。
2.不可堆肥垃圾。除可堆肥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按照“户集、村收、镇运”模式,实行垃圾填埋或焚烧。
三、分类收集方法
生活垃圾分类从源头抓起,以户为单位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桶收集,定时定点收运。主要采用上门收集、定点投放收集两种模式。
1.上门收集。要求每户配置两只垃圾桶,绿色的桶投放可堆肥垃圾,黄色的垃圾桶投放不可堆肥垃圾,同时配置与桶颜色相同的垃圾袋,垃圾袋实施编码(可追溯),每个村可按自然村或按一定的农户数(200—300户)确定垃圾收集清运人员,每天定时收集清运处置。
2.定点投放收集。每户发放两只垃圾桶(颜色、垃圾袋编码等与上门收集模式相同),分类袋装,定点投放(一般以20-30户设一个投放点,具体要按村、户的实际分布而定),定时投放(一般投放时间为下午5时至次日早上8时,其余时间垃圾不得出户),每天定时收集清运处置。
四、垃圾处理模式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后,不可堆肥垃圾由村保洁员负责清运到垃圾房,再由镇负责统一清运到垃圾中转站,经专用密闭垃圾运输车辆,运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可堆肥垃圾由各村自行负责进行无害化堆肥处置。可堆肥垃圾推广的处置模式有:自然堆肥、太阳能堆肥发酵、机械微生物发酵和沼气资源化处置四种模式。各村可因村制宜,本着既能满足每天可堆肥垃圾处置需要,又节约成本投入的原则,自行选择处置模式,独自建造处置终端,也可以几个村共同出资联合建造处置终端。临目区块四个村因处于里畈水库水源地综合保护区,可堆肥、不可堆肥生活垃圾均需外运处置。
1.自然堆肥处置模式。由农户落实直接还山还田、堆肥等处置。该模式适用于人口居住密集度低,垃圾量少的偏远农村地区。
2.太阳能堆肥发酵处置模式。三室堆肥仓太阳能普通堆肥,充分利用太阳能与垃圾渗虑液回喷技术创建堆肥加快反应。该模式简单有效,但出料时间较长,处理周期一般为45-60天(根据室外气温而定),每个消化反应池一般能容纳2000人60天的有机生活垃圾。该模式适用于人口密集度相对较集中,外来人口数量少的村。
适合人口数 |
反应消化池总容积
(立方米) |
总投资额
(元) |
项目占地面积
(平米) |
1000人以内 |
20 |
65200 |
50 |
1500人以内 |
24 |
72400 |
60 |
2000人以内 |
30 |
88500 |
60 |
2500人以内 |
36 |
102100 |
70 |
3000人以内 |
48 |
118500 |
80 |
3500人以内 |
54 |
122100 |
100 |
3.机械微生物发酵处置模式。通过设备、菌种,经设备发酵、堆肥处置。该模式投入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但堆肥速度快,肥力好。适用于人口密集度高,有机肥需求量大的农村地区。
农村生活垃圾机械微生物发酵模式参数
适合人口 |
每天处理有机垃圾量(kg) |
投资额(万元) |
1000 |
250 |
30 |
1500 |
350 |
40 |
2000 |
500 |
50 |
4.沼气资源化处置模式。以作物秸秆、柴草、人畜粪尿等作为主要原料,在密闭厌氧的条件下,固态有机物质经过液化、产酸等降解过程,最后变成以甲烷(CH4)为主,有多种成分混合的气体即沼气。该模式适合房前屋后有较大空地的村,成本较高,单户约5000-6000元。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落实责任。按照太政字[2014]60号文件《太湖源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百日大行动实施方案》,由社会事务办牵头、镇纪委协助,负责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指导、督查、服务工作。各联村工作指导组具体负责做好联系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是行动实施的责任主体,各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担任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行专题研究、专题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明确落实专人负责。镇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纳入村级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内容。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广泛进行宣传活动。镇政府负责统一印发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投放手册、宣传单。各行政村负责组织本村的宣传培训工作,积极发动村干部、妇女、党员、青年团员等群体以及学校“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进村入户,重点加强村民垃圾源头分类的宣传培训,做到人人知晓,家家参与,正确引导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多方筹措,政策保障。镇财政将按照环卫设施投入资金(以当年累计实际投入资金为准)补助50%的办法,适当增加“清洁乡村”工作补助经费,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资源化工作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各村要保证此项工作项目资金,加大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各村要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评优、分类积分、分类星级评比等工作,激发村和村民的积极性,奖励先进,鞭策落后。
太湖源镇人民政府
2014年8月12日
|